找到相关内容4086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池田知久:孔子的宗教批判

    此,墨子对儒家公孟子的激烈批判,可以说尖锐地道破了儒家的“学祭礼”就是离开原来的宗教而陷入虚伪的造作之境。但是在儒家看来,这并非是自相矛盾的。其原因在于儒家并不是把厚葬久丧等诸“礼”,因其宗教的理由才...

    池田知久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091883.html
  • 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

    ,无对象则心体(灵明)亦不复为关系中的心体;其二,心体不能完全在对象世界外凭空造作。这样,心物之间似乎便有了一种互为体用的关系:就自在之物惟有在意向活动中才能转化为意义世界中的为我之物言,心为体,物为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2.html
  • 论王船山的天道观

    实性证得真如本体,即船山此处所谓“光明藏”,除此之外,无论是造作一切色法(物质世界)之地水火风“四大种”,还是眼耳鼻口身之五根或色声香味触之五尘,都是遍计所执之幻相。相形之下,老氏主张无生有:“天下万物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692086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上)

      一、踏实-“对己老实,对人实在。”老实面对自己的人,知道其优缺点和哪   里不足,更不会自欺欺人,为人稳健,踏实,一步一脚印的往前;对待他   人,诚恳、真实,不虚伪、不造作,别人可以感受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29239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六)

    触相、生住坏相、男相、女相),诸法皆空;三无愿解脱门,对诸法无所愿乐,所以无所造作,又称无作解脱门。   ⑧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三:「问曰:是无常、苦、无我为一事为三事?若是一事,不应说三;若是三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3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淫欲气残,必陵迦婆磋慢气残,譬如人被销(锁)初脱时,行犹不便。」   ⑾无漏道:有为法(由因缘和合所造作、有生灭变化的现象)中,分有漏法和无漏法两类:漏是烦恼的别名,流注泄漏的意思,众生从眼、耳、鼻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 ⒀末後之身: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:「是诸比丘、比丘尼,自谓已得阿罗汉,是最後身究竟涅盘」。这裏的末後之身,即最後身。   ⒁罗汉更不受结业形:烦恼结缚众生,不使解脱,称为结。由烦恼而造作善恶之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
  •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

    初非有,惑者初非无。既悟彼此之非有,有何物而可有哉?   (《不真空论》)   僧肇在解读《中观》所说的“物无彼此”的涵义时,明确指出,彼此之分,完全是人们主观设定而造作的,彼与此是相对而成的,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293386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嗔恚忍力强   如海含容无增减  此名忍度不应弃   诸有造作善恶行  身口意三无厌足   妨人诸行不至道  此名进度不应弃   诸有坐禅出入息  心意坚固无乱念   正使地动身不倾  此名禅度不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吉祥天母像式与宗派小考

    造像因缘大致可以了解。明代金铜造像可能多是内地政府造作后赐赠给蒙藏佛教领袖的。明史载在永乐五年(1407年)封噶玛巴为大宝法王之后,永乐六年(1408年),当大宝法王辞归时,帝赐其“金币佛像”;永乐...

    李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393807.html